一、前言
我国关于离婚的法律规范中,直至《民法典》实施的今天,对于离婚判决所遵循的都是以“感情确已破裂”作为主要法定情形。
谈到“夫妻感情”,我们往往会与爱情画等号。爱情是人类最为复杂的情感之一,爱情会让人期待,会让人赞美,也会让人享受;爱情可以让人站上云霄,也可以让人低至尘埃;爱情既可以用崇高的视角去评价,也可以用世俗眼光去看待。现实中,“恐惧、仇恨和挣扎”这类情绪似乎也经常会与爱情伴生。
二、法官的自由心证:爱情≠感情
提示大家:“爱情”与“感情”并不等同。“爱情”只是“感情”的子概念。如果我们理性地看待和评价婚姻,我们会得出类似的结论:以感情是否破裂评判婚姻的基础显然要比以爱情更加合理与智慧。相对而言,爱情更没有普世的统一标准。
纠纷中的夫妻们,孰是孰非?情感存焉?基本上是裁判者以“心证”为基础的事实判断。在诉讼实践中,为什么会出现久诉不判和欲速不达的漫长离婚诉讼?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裁判者对感情判断的“心证”有关,或者说与每个人对感情状态的“内心确信”有关。律师在为当事人提供婚姻法律服务时更是不应该忽略法官对这个法定离婚理由的“心证”,避免误导了你的客户。
三、当事人的“自我确信”:也说说梅琳达的离婚理由
关于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的离婚,在无数人关注他们的财产怎么分割的时候,笔者倒是认为这些博得无数人眼球的婚姻,给人们最大的启发是作为婚姻基础的夫妻感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一部纪录片中,主持人问比尔:“如果你今天被汽车撞死了,有哪件事是觉得:天啊,我还没做。”比尔回答是:“感谢梅琳达。”而梅琳达讲述她和比尔盖茨的婚姻时提到,当初比尔花了几周时间来讨论他们是否应该结婚,甚至在白板上列出了婚姻的利弊。
如果上述内容是两位当事人内心的真实,那完全称得上是夫妻感情和婚姻基础的教科书式的诠释。
27年,婚姻有了终点,如果看客们以此挖掘比尔盖茨夫妇内心真相,可能注定是一场没有结局的娱乐,但是这个终点却是一次怎样认识婚姻破裂评判标准的学习机会。
围观比尔和梅琳达的离婚声明:“我们认为双方已经无法像夫妻一样共同成长。”至少可以看到维持婚姻的动力和动能都已经没有了,显然可以用夫妻关系基础的破裂评价夫妻感情的破裂了。
男女以婚姻形式的自愿结合,应该是感情的水到渠成和相伴成长的人生动机合并的结果。这也是审理离婚案件法官经常性套路背后的逻辑:“婚前怎么认识的?婚后怎么生活?离婚原因是什么?”很多人面对这样的提问只重视答案该怎样说,而没有深层次理解问题的由来——你是否准备好面对一次严肃的婚姻大考了吗?
让我们把视角从那些精英婚姻故事拉回到普通人的家庭现实中。如果当事人觉得已经受困于无法前行的婚姻,双方在共同生活中已经很难同行,依然勉强维持这段婚姻的话,未尝不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不尊重。这种对婚姻是否存续的判断来源于当事人内心的“自我确信”——夫妻之间的共同成长动力和动能的消失是一项自我评判和他人评判的重要指标,机械的理解夫妻感情的破裂可能将当事人引入另一个困惑的误区。
如果你依然陷在离婚与否的困局中,如果你依然拿不定主意是否要结束当下的婚姻,那么可以问问家事律师的意见——家事律师可能是家事纠纷的“首诊”医生。家事律师久经离婚“沙场”,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法官的“自由心证”和当事人内心“自我确信”,更为准确地把握婚姻纠纷的核心原因以及未来离婚诉讼的走向。
四、女杰李清照的“穿越”
本文的意图是希望与读者讨论对夫妻婚姻“感情确已破裂”的理解,帮助挣扎在婚姻困惑中的人们析清法律上和现实中的认识。错误的感情基础大概率会导致婚姻破裂,如果在婚姻道路上走错了,那么及时纠错则是对夫妻双方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事人内心“自我确信”比法官“自由心证”更为重要。
我们再来说说“及时止损”的李清照。
喜欢宋词的读者们肯定了解南宋的李清照,也可能了解李清照的不幸婚姻。她和第一任丈夫赵明诚的结合,基于二人有许多“共同成长”的一致动力。后来丈夫赵明诚在逃避金兵的路上不幸因病去世,李清照这段幸福的夫妻生活就此结束了。在凄苦中的李清照经人介绍认识了张汝州,初识印象不错,于是李清照开始了第二段婚姻。没想到,婚后张汝州竟然对李清照家暴,而且还擅自变卖李清照的辛苦收集的金石字画。
李清照第二次婚姻,仅仅在维持了几个月后,49岁的李清照竟然主动提出了离婚,还告发了丈夫张汝州贪污舞弊等罪行。用“竟然”二字是因为按照当时宋朝法律,如果女方告发丈夫即使属实,那女方自己也要坐牢两年。最后李清照告状成功,在亲友的搭救下自己做了几天牢房获释。李清照的“离婚风险”可谓不小,但是她依然果断地结束了第二段婚姻,避免了未来更大的损失。如果李清照“穿越”到当下,她也一定是一位观念超前、决策果断的当事人——家事律师最欣赏这类不拖泥带水的当事人。
判断一段婚姻幸福与否,标准并不是当事人是否走到离婚地步。安全而幸福的婚姻,最重要的是在婚前双方有相互匹配的婚姻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婚姻过程中懂得——婚姻中夫妻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变的应该是彼此对夫妻感情和婚姻成长的信仰。
作者:朱克非|北京市当代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