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2024-10-23 0
1292次   修订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3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2年8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   二〇〇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   2018年12月29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农村土地承包法一个重要修改就是关于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增加了两项规定:承包农户内家庭成员依法平等享有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应当将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全部家庭成员列入。 ? ?   内容 ?   目录 ?   第一章总则 ?   第二章家庭承包 ?   第一节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   第二节承包的原则和程序 ?   第三节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 ?   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   第五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   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 ?   第四章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 ?   第五章附则 ?   第一章总则 ?   第一条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   第三条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   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   第四条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   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   第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 ?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   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   第七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   第八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   国家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   第九条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   第十条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第十一条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的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 ?   第二章家庭承包 ?   第一节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   第十二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的,不得改变村内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 ?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   第十三条发包方享有下列权利: ?   (一)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 ?   (二)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 ?   (三)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 ?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   第十四条发包方承担下列义务: ?   (一)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   (二)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   (三)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   (四)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   第十五条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   第十六条承包方享有下列权利: ?   (一)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   (二)承包地被依法征收[4]、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   第十七条承包方承担下列义务: ?   (一)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   (二)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   第二节承包的原则和程序 ?   第十八条土地承包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   (一)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   (二)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   (三)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   (四)承包程序合法。 ?   第十九条土地承包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   (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   (二)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 ?   (三)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   (四)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 ?   (五)签订承包合同。 ?   第三节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 ?   第二十条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   第二十一条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 ?   承包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   (一)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 ?   (二)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   (三)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 ?   (四)承包土地的用途; ?   (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   (六)违约责任。 ?   第二十二条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   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除按规定收取证书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   第二十四条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者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 ?   第二十五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权干涉农村土地承包或者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   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   第二十六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   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   第二十七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 ?   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 ?   第二十八条下列土地应当用于调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给新增人口: ?   (一)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 ?   (二)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 ?   (三)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 ?   第二十九条承包期内,承包方可以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 ?   第三十条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   第三十一条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   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   第五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   第三十二条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   第三十三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   (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   (三)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   (四)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   (五)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   第三十四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   第三十五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 ?   第三十六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   第三十七条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   (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 ?   (二)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   (四)流转土地的用途; ?   (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   (六)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 ?   (七)违约责任。 ?   第三十八条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   第三十九条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或者出租给第三方,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   承包方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过一年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 ?   第四十条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 ?   第四十一条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   第四十二条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可以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 ?   第四十三条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   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 ?   第四十四条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适用本章规定。 ?   第四十五条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应当签订承包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承包期限等,由双方协商确定。以招标、拍卖方式承包的,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以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费由双方议定。 ?   第四十六条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可以直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实行承包经营,也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份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再实行承包经营或者股份合作经营。 ?   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   第四十七条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承包权。 ?   第四十八条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   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的,应当对承包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审查后,再签订承包合同。 ?   第四十九条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   第五十条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该承包人死亡,其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在承包期内,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 ?   第四章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 ?   第五十一条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第五十二条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   第五十三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第五十四条发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   (一)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   (二)违反本法规定收回、调整承包地 ?   (三)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四)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五)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 ?   (六)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 ?   (七)剥夺、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   (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 ?   第五十五条承包合同中违背承包方意愿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地等强制性规定的约定无效。 ?   第五十六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   第五十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强迫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该流转无效。 ?   第五十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截留、扣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的,应当退还。 ?   第五十九条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征收[4]、征用、占用土地或者贪污、挪用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 ?   第六十条承包方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   承包方给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发包方有权制止,并有权要求承包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   第六十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利用职权干涉农村土地承包,变更、解除承包合同,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或者强迫、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给承包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情节严重的,由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五章附则 ?   第六十二条本法实施前已经按照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规定承包,包括承包期限长于本法规定的,本法实施后继续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未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应当补发证书。 ?   第六十三条本法实施前已经预留机动地的,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不足百分之五的,不得再增加机动地。 ?   本法实施前未留机动地的,本法实施后不得再留机动地。 ?   第六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   第六十五条本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   研究评价 ?   自2000年以来,玉林市出现了大量的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引发了械斗、上访案件持续增加。各级党委、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处理、协调,仍有许多纠纷没有得到解决。仅以玉林市为例,自2000年至2005年以来,玉林市各基层法院共受理一审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285件,审结280件,其中2005年占到近60件。另外,以侵权、财产损害赔偿等为由,涉及土地承包的案件至少在110件以上。各级政府调解处理的还多于起诉的数量。农村土地纠纷呈现出较大幅度上升现象,这种现状再任其发展,将会出现影响政治大局和社会稳定的严重后果。 ?   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成因 ?   1、历史原因造成我国农村土地现状比较乱,是纠纷产生的历史性根源。我国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多经变化,一直处于一种多变的不稳定状态。短短的50余年,历经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集体所有制两个大的阶段,从建国伊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从而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接下来是互助组运动,1953年开始初级合作社运动,农民的土地入股进行集体经营,1956年上升到高级合作社,取消了土地入股分红,剥夺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随后在全国确立了人民公社制度。导致了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大混乱。直到改革开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成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现了“集体公有,农户经营”。但是因为经营权范围的限制和“政农不分”的中国特色,实施过程中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受到严重限制,在土地分配上也是多经变化,经常对土地进行调整。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农村土地现状的混乱局面。 ?   2、法律和政策的衔接不协调是纠纷产生的法制性根源。从1983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出台,到200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5年7月*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实施,历经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农业土地承包经营中产生纠纷的解决,走过了主要依靠政策调整到以政策调整为主、法律调整为补充,再到政策调整与法律调整并重直到主要依靠法律调整的历程。我国多年来农村土地政策不太稳定,几经变化,而土地是不能随着人的观念的改变而随意改变的,法律、政策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与土地变动缓慢的过程性、滞后性产生矛盾。例如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曾经推广过“两田制”,即实行口粮田和责任田两种土地使用制度,而在这种制度被国家认定不利于土地的长期利用之后,很多地区却还在积极的继续施行,与国家政策和法律脱节。2003年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2005年7月*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扩大了农民的土地处分权,土地承包*低30年不变,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土地现状的混乱,使得法律和现实脱节,使良好的法律政策无法实际良性运行。我国法律、政策的多变性,与历史原因形成的农村土地现状混乱,以及我们没有根据国家法律、政策的改变对土地政策及时调整产生的矛盾,导致农村土地纠纷的大量产生。 ?   3、农民利益分化是纠纷产生的结构性根源。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和政府在逐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投资建设,涉及农村和农业的政策也逐渐向着农民利益倾斜,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土地的增值成为必然。然而我国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因此纠纷产生就有其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因素。这几年土地承包价格上涨十分明显,前几年一亩地承包价格是几十元甚至十几元、几元,涨到了每亩300元、500元,土地发包初期没有提出异议或进行荒地开发时没有提出异议,后来经开发土地状况变好或种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土地承包者获得了较大利益,土地所有的村集体组织成员,因利益驱动心理不平衡产生纠纷。 ?   4、地方政府职能错位是纠纷产生的体制性根源。在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错位、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上,表现为:(1)有些政府行为不规范,对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干预过多,时有越权处理农村的具体承包合同,对山林、池塘水库等承包合同的干涉尤为突出,甚至违法行政侵害农民的土地利益;(2)有些乡镇政府工作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村、镇干部行政规范指导,造成农村承包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以及土地使用证书的发放和管理中不必要的失误,导致纠纷的产生。 ?   5、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力弱化是纠纷产生的社会性根源。社会转型期使人情社会逐渐走向理性社会,由对人的依赖逐步走向了对物的依赖,人的组织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化,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力明显弱化。这一点在农村表现的尤为突出,乡村基层组织自律不严,民主法制意识淡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经常发生,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力大大减弱。从调查的情况看所有土地使用权流转、农地征用、及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纠纷,均是由于村基层组织实施的重大决策没有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运作,没有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方式进行民主决议,损害了农民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而引起。群众的利益一旦受到损害,在本地区本组织内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性选择。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