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产品

视点 | 我国召回立陶宛大使事件的梳理及法律风险提示

2025-01-10 0

       近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2021年8月10日,我国外交部网站发布召回我国驻立陶宛大使的消息在全社会引起关注。

 

视点 | 我国召回立陶宛大使事件的梳理及法律风险提示

 

       本月16日,立总统吉塔纳斯曾在接受采访时再次表示,在对华争端问题上绝不退让。并且称要捍卫所谓民主原则及价值观,希望中方重新考虑之前的决定,以免两国关系受到影响。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立陶宛总统称立方将捍卫自身原则和价值。如果立陶宛可以,中国当然更加应该并且更加能够坚定坚决捍卫自身利益,特别是涉及到领土主权的核心利益。一个中国的原则清晰而明确,不容歪曲和篡改。有消息称,我国暂停了今年8至9月隶属于中铁集团的“中铁集装箱”直达立陶宛的“铁路运输计划”。8月18日,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在公众号发布辟谣信息表明“中欧班列运输一切正常”。

 

       舆论上不少人对于本次事件的理解是我国要和立陶宛断交了。当然,随着事态的发展,断交并非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在法律层面,召回大使并要求对方国家召回大使的动作跟断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召回大使和要求对方国家召回大使甚至都不是正式的外交动作。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第九条的规定“接受国得随时不具解释通知派遣国宣告使馆馆长或使馆任何外交职员为不受欢迎人员或使馆任何其他职员为不能接受。遇此情形,派遣国应斟酌情况召回该员或终止其在使馆中之职务。任何人员得于其到达接受国国境前,被宣告为不受欢迎或不能接受”。就目前的情况,我国只是要求立陶宛召回大使,并未宣告立陶宛大使为“不受欢迎或不能接受”。因此,就目前而言,我国召回大使和要求对方国家召回大使还保持在表明国家立场的层面上,没有上升到改变外交关系的地步,更没有到濒临断交的境地。

 

       一般人听到断交,往往会望文生畏,认为两国断交就会使两国间的所有交往禁绝,包括经贸往来和人员往来都会断绝,甚至境内的该国国民也会遭到驱逐。但其实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本文试图对于断交的概念、断交之后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梳理,并且对本次我国和立陶宛外交事件可能受到影响的企业和个人给出建议。

 

断交是什么?

 

       断交,即断绝外交关系,是由于特定事件的发生,导致相互间存在外交关系的国家主动或被动断绝一切外交往来的状态。断交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人员应得到便利尽快离开驻在国的国境。

       断交意味着两国之间断绝正式的相互政治承认与政府间交往接触,但并不必然意味着两国所有联系全部中断。两国间驻外机构的有无和级别,只是外交姿态与关系亲疏的表现。从法理上说,《维也纳领事关系条约》第二条就明确规定:“断绝外交关系并不当然断绝领事关系”。当然,断交肯定会对两国经贸、人员往来等会有重大冲击与影响,有时也会发展到停止一切经贸、人文等其他领域往来的程度。

 

断交之后那些人或企业会受到影响?

 

       根据我国商务部的资讯,立陶宛对外出口主要集中于谷物、木材、家具、化学产品等,俄罗斯(10.8%)、拉脱维亚(9%)、德国(8.2%)和波兰(7.2%)为立陶宛主要出口目的国。德国(13.3%)、波兰(12.6%)、俄罗斯(10.3%)和拉脱维亚(7.8%)为立陶宛主要进口来源国。德国(10.1%)、美国(10.1%)、波兰(6.8%)、瑞典(6.8%)和拉脱维亚(6.4%)为立陶宛原产商品主要出口目的国。我国向立陶宛出口的商品则呈现范围广、种类全的特点,并且集中于消费品和工业产品两大领域。根据我国海关总署2021年7月数据,1-6月我国对立陶宛出口总额为104252.8126万美元;进口总额为22181.6385万美元,其中6月数据,我国对立陶宛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22.7%,我国对立陶宛进口比去年同期下降4.4%。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近年来与立陶宛开展多方位经贸合作,立方代表团多次到访山东省,其中立陶宛总理和副总理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成功访鲁。已有三座立陶宛城市与山东的城市开展了友好合作。济南市与立陶宛比斯托纳斯市、乌泰纳市先后建立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克莱佩达市与青岛市的合作,还有立陶宛北部工业中心乌田纳市与济宁市的合作。各城市定期举办论坛和会议,组织文化等各类活动,推动合作项目,互派代表团访问。2020年,立陶宛比斯托纳斯花园在济南市市中区玉函路与马鞍山路交叉口东南角的绿地内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传统立陶宛式房屋的轮廓形式、立体转平面的空间、国际友好和创新、色彩丰富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成为辖区居民新的活动游玩空间。济南对市民开放的第一个国际友城花园。

 

视点 | 我国召回立陶宛大使事件的梳理及法律风险提示

 

       虽然,在结果上如果我国和立陶宛断交后,立陶宛的经济会受到重大的影响,这也是国家整体实力的必然结果,但就企业和个人来讲,我国从事与立陶宛相关经贸业务的企业和个人的数量也是远大于立陶宛境内从事我国相关经贸业务的企业和个人。

 

立陶宛相关的企业或个人当下应当做什么?

 

       企业方面,已经签订商业合同的,应当立即重新梳理合同条款,着重审查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特殊情形适用等条款当中是否包含对于政治、主权风险的条款和处理办法。另外,着重审查合同履行期限,涉及到跨境运输等方面的内容应当与承运人进行再次沟通确认,未购买相应保险的,建议立即购买相关保险。未签订商业合同的,建议重新评估风险,并且着重审查拟签订书面合同当中的关于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特殊情形适用等条款当中是否包含对于政治、主权风险的条款和处理办法,如果未涉及,则建议添加相关内容。此外,中国境内的出口企业应当将留出额外的时间以应对物流运输成本上升和支付延迟的风险。

 

       个人方面,针对拟赴立陶宛的中国公民。如果发生断交情况,所在国的使领馆是一定会关闭的,因此在中国境内进行的签证等入境证件的办理会收到很大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两国断交、使领馆关闭并不意味着两国间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彻底禁绝。根据实际情况,一国的使领馆关闭后,可能会保留“代办处”、“临时代办处”、“代表处”等低级别的机构用以办理相关经贸和人员往来手续。建议拟赴立陶宛的中国公民时刻留意相关信息,及时与立陶宛驻华使馆保持联系,确定相关手续的办理方式、渠道等信息。如果相关签证的申请和续期受到阻碍,条件允许的情况可以选择另行申请境内设有立陶宛使领馆的第三国签证,前往第三国进行签证申请等相关手续作为替代方案。

 

       针对在华立陶宛公民,护照、签证等入境证件和手续的有效期应当是关注的重点。截至8月18日,我国设在立陶宛首都的签证中心仍然正常运行。

 

视点 | 我国召回立陶宛大使事件的梳理及法律风险提示

 

       在我国的出入境管理体系当中,在华外国人的“主管机关”是我国的出入境管理部门,目前为公安部管理的国家移民管理局统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四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以下称驻外签证机关)负责在境外签发外国人入境签证。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实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及其出入境管理机构负责外国人停留居留管理。”虽然,在华外国人的签证可以在我国境内办理续期,我国外国人工作许可也并未对国别进行任何限制性约定,仅护照的换发需要到所在国使馆进行办理,但如果签证、居留许可、居留证等外国人居留证件无法成功续期,则在华外国人仍然需要出境重新办理签证、居留证等证件和许可,否则将面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的“外国人非法居留情节严重的,处每非法居留一日五百元,总额不超过一万元的罚款或者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的处罚,甚至面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的“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的处罚。

 

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和立陶宛此次事件仍有较大转圜的空间,具体会不会发展到最坏的局面应当视未来的事态发展而确定。但从事相关外贸业务的企业来讲不能掉以轻心,早做准备,提前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免在未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遭受损失,尽可能避免走向国际仲裁这样一个时间成本和维权成本都较高的争议解决方式。对于中立两国间经贸及人文往来的个人来讲,落实相关出入境法律文件的有效期以及手续的办理机构,不仅可以节省日后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成本,也能较大限度地避免罚金、行政处罚等不利后果的发生。

To Top